社交網站與商業行為探討

從前幾年的 Orkut 開始造成的社交風潮,到今年在華人地區類似的網站似乎也還不多。

20050609_03.gif


國內比較知名的大概就屬 Linkist 聯絡家ToThree.com 這二家了。

但是我對於「聯絡家」把商業行為做為社交網站的主要功用很不以為然。
(看起來是模仿 LinkedIn ,還是同一個老闆?)

如果把社交網站做為找工作、找案子、找人才做為社交主要發展方向,是再糟糕不過了。

每個人身邊一定有一些能力普通平凡的人,偏偏這些平凡人卻有一個專家朋友。如果單純看到這是某某專家第一層的人脈朋友,是否就能認定這群人也是專家呢?

OK,第一層的人脈就已經有這種困擾了,更諻論是第二層、甚至是第五層以上的朋友呢?

商業行為對於誠信及專業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會因為他是某某人的人脈圈就任意開始商業上的交易。

再說一般人自己第二層以上的人脈圈都不熟了,更何況是陌生人要進入這個圈子?

社交的目的在於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累積自己人脈。而不是像「聯絡家」把人脈網路直接變成「商業人頭」中心,實在是無趣又銅臭味重,這樣的網站又何來的商業價值呢?

對於社交網站最常打出的 Six Degrees 理論,只要透過六個人層層轉介就可以認識到某個名人甚至是世界上的人任何人,理論上或許是正確的,但是實務上卻是很難成功的。

不要說六個人了,假設A兄第一層人脈就是阿扁,相信阿扁不會沒事就想要認識我,A 兄也不會沒事介紹我給阿扁認識。

換句話說,名人圈的社交方式並不適用於社交網站,尤其是金字塔頂端的人,人脈早已聚足,要認識同個圈子內的任何人都易如反掌,壓根兒不需要社交網站這種東西。

UDN 這篇文章說可以在 LinkIn 裡面可以找到楊致遠跟陳敏薰,有興趣的人就去試看看是真是假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Site Footer

Sliding Sidebar